心靈加油站
常做噩夢 當心精神疾病引起
2013-06-24
陳嬿伊/台北市微煦心靈診所主治醫師
( 自由時報 2013/6/24 )
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13/new/jun/24/today-health3.htm

研究發現,約有一半的成人曾有作噩夢的經驗。簡單地說,「噩夢」就是在夢中感受到讓人驚恐不安且栩栩如生的場景,並可能會因為過度恐懼而驚醒。例如:像是在夢中一直被追趕到某個高聳的懸崖,感到非常害怕、恐懼,卻又只能由懸崖往下跳。

睡眠週期分為動眼期與非動眼期,非動眼期包含4個階段,先由淺睡期(第一、二階段)到深睡期(第三、四階段),再到動眼期。一般來說,噩夢通常發生在動眼期,發生在動眼期的夢幾乎都能記得內容。若是發生在非動眼期裡的深睡期的夢就記不得了。有人會由淺睡期跳過深睡期,直接進入動眼期,感覺一整夜都在作夢,夢醒後,覺得很累,也沒睡好。

噩夢的成因:相關的研究指出,以下3種情形容易產生噩夢的困擾

  1.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︰舉例像是921大地震後的倖存者、強暴或家暴受害者、目睹親友發生重大事故等。
  2. 焦慮或憂鬱的相關症狀︰壓力大,難適應引起的焦慮或沮喪;或是長期的情緒低落與焦慮的問題。
  3. 妄想或是幻覺等精神疾病症狀

在罹患精神疾病的族群裡,常作噩夢(一週至少一次以上的噩夢)的比率約為22%,相較於一般人常作噩夢的比率為5%,整整多出4倍高的比率。

若由壓力的觀點來看噩夢的形成,最初為影響深遠的個人壓力,再來是對壓力的適應不良,而導致情緒上的問題(像是容易焦慮或情緒低落、注意力難集中),接下來可能會影響到日常生活(像是工作效率差、人際關係不良等)。這樣的情況容易導致反覆的噩夢,同時噩夢也會加重情緒問題的惡化。

最近的臨床精神醫學期刊對精神疾患族群所作的相關研究指出,單純失眠的病患,自殺的比例較低,失眠又合併作噩夢的病患,自殺的比例較高。並且在憂鬱症的族群裡,觀察到常作噩夢的人比較難有疾病緩解的狀況。

常作噩夢的人應找出原因

綜合上述,噩夢主要是由壓力、情緒問題,或是精神症狀所引起。長期反覆作噩夢不但影響睡眠品質,並且可能影響白天的情緒與日常生活。

建議常作噩夢的人,先找出可能的壓力源,學習釋放並減輕壓力。若是情緒問題引起的,建議尋求身心科的專業協助,處理相關的原因,減少作噩夢的情況,除了改善睡眠品質外,更能提升生活效率。